
7月9日,由武汉传媒学院传媒技术学院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双碳目标与新质生产力的钢铁担当——武钢有限调研行之智慧钢铁”暑期实践活动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圆满举行。活动通过两场高质量专题直播节目,以专业传媒视角深度解码钢铁巨头的绿色转型与智能制造之路,展现高校跨学科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成果。
本次活动围绕两场精心策划的专题直播展开。
上午11:00进行的“武钢有限绿色转型:节能减排的钢铁担当”直播,将镜头聚焦于武钢一号高炉工业遗址公园与现代化能源管控中心。直播团队通过4K超高清镜头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武钢有限能源环保部首席师李富智详解了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如何让“钢铁巨人”呼吸更洁净;一号高炉展馆负责人肖静则从历史维度阐释了武钢环保理念的传承;热力作业长段智雄在中央控制室大屏前,实时展示了数字化手段对能耗的精准管控。中南民族大学苏亚民教授现场点评指出:“武钢用‘硬核科技+系统管理’践行双碳目标,为重工业绿色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下午14:00的直播“武钢有限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钢铁生产”则将视角转向火花飞溅的炼钢车间与无人操作的冷轧产线。 炼钢厂工程师蒋兴平演示了“一键炼钢”系统如何替代人工决策;冷轧厂主任工程师王伟波揭开了智能质检机器人的“火眼金睛”。从‘制造’到‘智造’,武钢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通数据孤岛,这正是新质生产力在传统行业的生动实践。
实践活动特别凸显了传媒技术对工业报道的创新支撑力量。武汉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团队全程护航,运用5G背包传输、多机位动态调试技术,成功实现了高温车间复杂环境下的稳定直播。两校学生联合运营的融媒体平台构建了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直播+短视频+新闻稿+推文”立体传播,收获了热烈反响。
活动本身也是一次生动的产教融合实践育人过程,这不仅是行业调研,更是生动的专业课堂。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学生现场搭建导播系统,新闻学子深度参与采编策划——以真实工业场景为实训基地,推动传媒技术与产业前沿深度融合,为培养兼具技术素养与产业洞察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创新范式。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传媒技术与工业现场的深度碰撞,既展现了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澎湃动能,也探索了新闻传播教育与工程技术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两校将继续深化“产业+传媒”特色实践,为讲好中国工业转型故事贡献智慧力量。